- 農業(yè)傳感器通過振動識別作物,為農業(yè)機器人提供新方案
- 來源:拜倫斯派斯 著(卡內基梅隆大學) 發(fā)表于 2025/8/28
圖片來源:卡內基梅隆大學
借助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學院(Robotics Institute, RI)研發(fā)的新型傳感技術,農民在作物照料與采收過程中或可獲得新助力。研究人員發(fā)明了一款名為 “SonicBoom” 的工具,能夠通過作物發(fā)出的聲音來定位蘋果等農作物。這項仍處于早期研發(fā)階段的新技術,未來有望應用于農業(yè)機器人,助力其完成修剪藤蔓、定位隱藏在葉片間的成熟蘋果等任務。
“即便沒有攝像頭,這項傳感技術也能僅通過接觸就判斷出物體的三維形狀! 機器人專業(yè)五年級博士生李夢洋(Moonyoung Lee,音譯,英文名馬克李)表示。
一篇介紹該技術的論文已發(fā)表于《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快報》(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)。
該設備或許能解決一個長期困擾農業(yè)機器人研究人員的操作難題。農場工人只需撥開葉片,朝著看似蘋果的位置伸手,憑借觸覺就能抓住果實。但李夢洋指出,機器人完全依賴攝像頭來引導機械臂與操作裝置。
“農業(yè)場景中的操作之所以難度大,原因之一在于環(huán)境中存在大量遮擋物 —— 葉片隨處懸掛,這會屏蔽許多視覺輸入信息! 李夢洋解釋道。以果園為例,“果實本身可能被部分遮擋,機械臂要抵達果實所在位置的移動路徑也可能被嚴重遮擋!
更耐用、更經濟的技術
SonicBoom 解決了現(xiàn)有農業(yè)機器人面臨的一大問題 —— 傳感器既脆弱又笨重。傳統(tǒng)方案中,包裹在保護凝膠內的微型視覺觸覺傳感器,在頻繁接觸植物時極易磨損或損壞;而另一種常用的壓力傳感器,則需在機械臂大面積安裝,導致成本過高,難以實際應用。
與之相反,SonicBoom 依靠接觸式麥克風工作。這類麥克風通過與物體直接接觸來感知聲音振動,而非像傳統(tǒng)麥克風那樣通過空氣傳聲。
李夢洋表示,大多數機器人研究人員通常不會優(yōu)先考慮接觸式麥克風,但他的導師、機器人學院副教授奧利弗克羅默(Oliver Kroemer)曾使用這類設備完成分類任務,例如識別材料屬性。
工作原理
研究團隊將 6 個接觸式麥克風組成陣列,安裝在一根 PVC 管內部。當 PVC 管接觸到樹枝等物體時,麥克風會探測到由此產生的振動。通過分析聲波的差異,研究人員能夠通過三角定位確定接觸點的位置。SonicBoom 對接觸點的定位精度可達 0.43 至 2.2 厘米。
PVC 管不僅能保護接觸式麥克風免受損壞,其外形還類似麥克風吊桿(boom),這也正是 “SonicBoom” 名稱的由來。最終,這些麥克風可直接集成到機器人手臂內部。
研究人員采用數據驅動的機器學習模塊,開發(fā)出了麥克風信號映射能力。為此,他們收集了傳感器與木桿之間 1.8 萬次接觸產生的音頻數據。
李夢洋介紹,SonicBoom 可通過音頻數據確定堅硬或剛性物體的位置。調整其結構配置后,它還能感知蘋果等柔軟果蔬這類非剛性物體。此外,他還主導了后續(xù)研究(相關成果已發(fā)布至 arXiv 預印本服務器),探索該麥克風陣列不僅能定位物體、還能識別物體類別的能力。
盡管 SonicBoom 是為農業(yè)場景研發(fā)的,但李夢洋認為它還可應用于其他領域,例如在人員附近使用機器人時的安全防護裝置,或專門設計用于與人類交互的機器人;它也能在黑暗環(huán)境中發(fā)揮作用。
除李夢洋與克羅默外,研究團隊成員還包括博士生柳旭相(Uksang Yoo,音譯),以及機器人學院的讓吳(Jean Oh)、杰弗里伊赫諾夫斯基(Jeffrey Ichnowski)、喬治坎托爾(George Kantor)三位教員。
更多信息:
李夢洋(Moonyoung Lee)等,《SonicBoom:基于麥克風陣列的接觸定位技術》,《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快報》(2025 年)。DOI:10.1109/LRA.2025.3576067
瑞安斯皮爾斯(Ryan Spears)等,《農業(yè)樹木結構的視聽接觸分類》,arXiv 預印本服務器(2025 年)。DOI:10.48550/arxiv.2505.12665
期刊信息:《IEEE 機器人與自動化快報》(IEEE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Letters)、arXiv 預印本服務器
本文由卡內基梅隆大學提供
- 如果本文收錄的圖片文字侵犯了您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24內核實刪除,謝謝!